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原题目《比视觉中国更野:压榨环球学术界,哈佛北大传授都在给他们打工》,作者:正解局
头几天,“视觉中国”滥用版权取利,成为落水狗,人人喊打。不外,另有比“视觉中国”更野、更暴利的门路。这就是学术出书。
学术出书商(固然叫“学问市井”能够或许更正确、抽象)比谷歌、苹果等高科技公司还赢利。
遍及环球一两千万名大学学者、研讨人员为他们打工。哈佛、耶鲁等环球的大学和学者们都不得不垂头,更不要说国内险些一切大学和研讨机构了。
但终究买单的倒是,每个纳税人。
环球五大学术出书商
1. 40%摆布的利润
在大部分普通人印象里,出书是个“旭日家当”,出书专业学术期刊、书本越发小众,一定更是没钱可赚。
实际上,学术出书不只赢利,并且能够或许赚到大钱。据预计,仅仅科技、医学出书的市场规模一年就凌驾250亿美圆,比环球音乐市场要大1/3以上。据预计,环球学术出书市场规模能够或许凌驾500亿美圆。
但更奇异的是,这个买卖形式非常新鲜,新鲜到大多数人看起来能够或许都难以想象。
德意志银行在一份研讨报告里,归纳综合为三重买单形式。
简朴来讲,现在学术研讨的大部分投入来自当局。学者拿着大众财政投入做研讨,写出论文。
论文要宣告,必需经由过程出书商掌握的期刊。一般,作者不只拿不到稿费,并且还须要向出书商付出一笔不菲的版面费。很多SCI期刊发一篇文章要5000美圆,也就是3万多元人民币。看下面图表,感觉下:
泉源:小张聊科研
据统计,仅英文期刊每一年宣告文章就约有300万篇。
中科协观察发明,2015年中国在SCI收录完整OA期刊共宣告论文近4.4万篇,付出了7200多万美圆(凌驾4.8亿人民币)的论文用度。
更奇异的是,即使论文是你宣告的,若是你要从出书商的数据库中下载自身的这篇论文,你还要交钱!
下载一篇论文要多少钱?没有太一致的规范,我随机找了几篇,显现的下载用度,大致也就是三五十美圆一篇,差不多就是两三百元人民币。
出书商只须要雇佣少许编纂来初步判断论文是不是值得宣告。然后,好比搜检数据有效性、实验有效性等更沉重、专业的编纂工作,则由研讨人员完成,并且完整是免费的,美其名曰:偕行评断。
这个买卖到底有多赢利?
位于荷兰的环球最大学术出书商爱思唯尔(Elsevier),2018年收入到达25亿英镑(近220亿人民币),利润率高达37%,相比之下谷歌只要20%摆布。
2. 为了买卖不择手段
学术出书实在已有三四百年汗青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出书也完整由非盈利学术团体来构造。
但是在1970年代,很多出书商看到个中的商机,最先收买学术期刊。
到现在,环球已构成五大学术出书商团体:Elsevier、Taylor&Francis、Wiley-Blackwell、Springer、Sage。
据统计,在1973年这些出书商只掌握了20%的期刊,到1996年上升到30%,而现在五大学术出书商已掌握了一半以上的学术出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等范畴这类集合趋向非常显着。
更“损”的是,一旦发明有新的学术数据库涌现,出书商们就想方设法地去买下来。
好比,爱思唯尔2016年收买了环球最大的开放猎取学问库“社会科学研讨收集”(SSRN);
2013年买下跨平台文献治理免费软件和在线学术交际收集平台Mendeley……
能够说学术界苦出书商已久矣,那里有榨取那里就有对抗。
外洋,很多学者联名不在付费的期刊上发文章,不为它们审稿。
另有越发理想主义的做法,事先年仅22岁的哈萨克斯坦女孩亚历珊卓·艾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n),创办了一个叫Sci-Hub网站,从出书商的数据库里盗取了5000多万份学术资本,放在网上免费供环球下载。天天供应的下载次数凌驾20万。
这无疑动了出书商的奶酪,它们自然会花大气力去“追杀”。
爱思唯尔、美国化学学会两次把她告上法庭,前者提出1500万美圆补偿,后者也提出480万美圆索赔。
法院敕令封杀了网站,为了制止被引渡,艾尔巴金还不得不潜藏了起来。
美国最大的互联网论坛Reddit合资创始人Swartz曾从着名数据库 JSTOR下载约400万篇文章。厥后,被控试图经由过程P2P分享内容,涉嫌通讯欺骗等多项罪名被捕,在保释时期自杀身亡,时年26岁。
3. 连哈佛大学也叫苦
凭着把持职位,出书商们摇身一变成了“学问市井”。
这些学术出书商要胜利赚到钱,可不只是靠着收版面费,版面费和一篇一篇卖论文,占出书商的收入只要6%摆布。
真正的大头是,向各个大学、研讨机构卖期刊(数据库),约占到收入的六七成。
由于,要做研讨必须要相识学术前沿,最快速的体式格局就是看期刊论文,以是,险些一切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邑定阅大批期刊(数据库)。
但出书商的订价却非常王道。
像加州大学是现在环球最大的大学同盟,旗下有UC Berkeley、UCLA等着名高校。2018年,加州大学向爱思唯尔付出了1000多万美圆定阅费。
更弗成忍受的是,出书商们赓续涨价。加州大学订购爱思唯尔的用度6年里上涨了145%。
在谈新的协定时,爱思唯尔愿望把新协定用度增添约80%。
这所美国最大的公立大学终究无力支持,宣告不再定阅爱思唯尔一切数据库。
连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学——哈佛(捐赠基金凌驾360亿美圆),也曾遇上了“戍守不了的情势”,期刊出书商赓续涨价,已让学术交流情况在经济上“弗成延续”。
中国更是出书商们眼中的香饽饽。
出书巨子最先以低价进入中国市场,造就中国科学家的浏览、运用习气,构成“外刊依靠”,等像“吸毒上瘾”,不能自休时猛提价钱。
还拿爱思唯尔来讲,中国用户2007年下载一篇论文均匀价钱只要46美分,还不到事先环球均价的17%。
随后,它逐步削减对中国用户的高折扣,末了和环球订价持平。
好比,北京大学藏书楼购置爱思唯尔科技期刊电子数据库的用度,2008年是54万多美圆,2009年涨到57万,2010年又涨到61万。
连美国证券交易所Nasdaq都在叹息:学术出书是个大买卖
一次,中国高校抱团推销商洽时,爱思唯尔提出涨价15%,中国代表分歧意,对方高层很不客套地说,你们没钱能够不买。中方一名密斯就地被气哭。
现在,我国300多家机构订购爱思唯尔期刊全文数据库,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推销费达280万元(近3年内每一年涨价12%),国家学问产权局是648万元,中国科学院达千万元级别。
十来年,中国大学藏书楼均匀电子数据库购置用度增长了3倍多,像北大一年花出去了4900多万。
4. 怎样就造成了这么大一个买卖
实在相似的苗头,在中国学术出书界也已涌现。
中国知网(CNKI)文献总量凌驾2亿篇,掩盖95%以上正式出书的中文学术资本,是环球最大的中文数据库,也是国内学术研讨绕不外去的数据库。
早在2011年,有西电网友爆料,知网“向外洋数据库商进修”,请求陕西高校购置用度涨价10%摆布。商洽未果,知网就停掉了西电的接见权限。
知网对分歧黉舍机构报价分歧,但报价不公然。据相识,武汉理工大学藏书楼2010年~2016年的报价涨幅高达130%以上,一度“用不起”。
连北大也由于“数据库商涨价太高”,在2016年斟酌不再续订知网。
和大学哀嚎一片构成鲜明对比的是,知网2017年毛利率凌驾60%!
有专家预计,现在我国每一年宣布的外文论文约50万篇,占环球的1/5摆布,光宣告用度就数以亿计,同时又为定阅种种外文期刊和全文数据库消费数十亿元。
学者为了在学界混出花样,博得教职、荣誉、社会职位,大学为了知足教职人员的请求,都不吝把大批科研经用度在了宣告和购置文献上。
终究,这些纳税人的钱,却络绎不绝流入学术出书商的腰包。
出书学术期刊,制造学术数据库,初志实际上是增进学问流传和学术交流。
更深一层来讲,拿出越来越多的钱赡养学者、研讨人员,处置那些能够或许永久或许近几十年、几百年都不会用到的科研、实验,是人类社会文化生长提高的主要表现。
这个时刻,或许我们须要思索一下,学术出书为何成了一门利润惊人的买卖?
学术宣告,为何变得比学术研讨自身越发主要?
*文章为作者自力看法,不代表虎嗅网态度
本文由 正解局© 受权 虎嗅网 宣告,并经虎嗅网编纂。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赞同,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4575.html
将来眼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虎嗅App 猛嗅立异!,返回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