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民众号:东方汗青批评(ohistory),撰文:庄秋水,Image by 4504097 from Pixabay
1736年11月,宫庭画师郎世宁接到了皇帝的一份诏书。继位不久的乾隆敕令中西画师们合作画一张圆明园的全景图。一年多后,郎世宁与其他几位宫庭画师唐岱、孙祜、沈源绘制的《圆明园全图》落成,被张贴在园内“九洲清晏”景区西一起第二进殿的清晖阁内。
这座北京城西郊的优美园林,自1725年成为皇帝的离宫以来,赓续被修缮、扩建,终究成为帝国皇冠上最刺眼的明珠。
九洲清晏
1
自从1714年以布道士身份脱离欧洲来到东方,郎世宁已效劳了三代帝国君主。很少有人还记得他的意大利名字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与他的耶稣会先辈们一样,郎世宁很勤奋地融入他布道的这个国度,以至学会了用羊毫作画。他在康熙朝资格尚浅,到了雍正朝就已是宫庭最出色的艺术家之一。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显现,这位洋大人经常被皇帝和亲王们召去,对着臣子孝顺的两个哈密瓜或一只暹罗国纳贡的狗鹿画静物画。偶然,皇帝会抉剔他画的小狗尾巴上的毛太短,身子也不敷伟岸,请求他照样再画上一张。不外,明显他已获得皇帝和贵族们的充足信托,还衔命向中国画家教授欧洲绘画技法。他还和中国学者一道完成了一部绘画方面的著作《视学》,特地引见欧洲核心透视绘画。
两年前,郎世宁曾为事先照样皇子的宝亲王弘历画了一幅《采芝图》。这幅肖像画颇具欧洲素描的特征,人物脸部用浓淡纷歧的墨色衬着,线条陈迹浑然不露。图中年青的皇子穿戴着汉式衣冠,右手持快意,左手扶着一只梅花鹿,一个便装少年肩扛小锄、手提花篮,相随在侧。他还要为喜欢欧洲绘画作风的乾隆画更多的肖像画,但此时,他要聚精会神于圆明园的修建事情。
新皇帝对圆明园的情绪不是一样平常的深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二十五日,12岁的将来皇帝第一次见到本身的祖父,那是一次决议大清国将来的相会。听说,这是四皇子胤禛的手笔,恰是他支配了此次祖孙三代在圆明园牡丹台的相会。时年,康熙69岁,将来的雍正皇帝45岁。
康熙迥殊喜欢这个孙子的机灵聪明,他劈面对儿媳说,她生出如许一个好儿子,是有福之人。12岁的弘历今后得以在祖父身旁,陪同他渡过末了半年的时候。汗青上一直哄传:康熙是由于喜欢弘历,才把帝位传给雍正这一系。登天主位今后,弘历给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纪恩堂”,隐隐印证了他对那次牡丹台相会的深远情怀。
15岁时,弘历住进了圆明园后湖西北角的桃花坞。这处景点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弘历住的地方名叫“桃花深处”。这位满族皇子深嗜汉语诗赋,他给本身的书房取名“品诗堂”。
这时候,圆明园局限还不到厥后的三分之一。1709年,康熙把它赏给了四皇子胤禛。当上皇帝的第二年,雍正便制订了圆明园扩建总体规划。次年,他初次驻跸圆明园,昔时便有凌驾一半时候是在这座园子里渡过的。别的,这位汗青上以勤政著名的皇帝还命令增建了同乐土和买卖街。
每逢年节之际,皇帝、后妃和亲贵大臣们都要在同乐土陪皇帝看戏,以示“举座怡乐”。同乐土西侧的买卖街一年当中总要开上好几次,每到赶集之际,四五十家商号开门经商,通常京城里的著名字号,在这里一个也很多。寺人和宫女们扮经商人和路人,尊贵的皇帝也会亲身充任主顾,体验一下伧夫俗人的兴趣。
天然,个中也少不了务农的兴趣。买卖街一侧就是小农庄,遍及野外、牧场和农舍,也有牛、犁及统统与农作有关的东西。寺人们春种秋收,收获小麦、稻米、豆类和其他作物,到秋季收割,在打谷场上脱粒。他们模拟着帝国从南到北每个墟落朴素的生活体式格局:两千年来,不计其数胼手胝足的小农展转沟壑,讴歌着三皇五帝的大同乱世。稻田旁边的敞厅叫做“西峰秀色”,由于在这里可以也许欣赏到日落西山的美景。敞厅背面的院落种了二十多株玉兰,每到暮春,玉兰怒放,芬芳袭人,此情此景雍正皇帝最为宠爱。
在圆明园长大的弘历成为高高在上的君主今后,便急切地想要扩建这所园林。他找的来由可谓无懈可击:帝王们在临朝视政的空闲,须要一个游观旷览之地,如许的一个地方,可以也许保养心性、陶冶情操。他的祖辈们遴选了圆明园,是一块真正的天宝地灵之地,作为帝王行游之所,最为适宜。今后,后代子孙便没必要舍弃这个园林为重建苑囿而斲丧民力。
末了,乾隆说,这恰是他师法父亲节约满足美德的一片苦心。
2
乾隆有充足的底气扩建圆明园。此时,经由一百多年养精蓄锐的承平时期,中国进入了唐宋今后的又一乱世:帝国疆土空阔,外蒙、内蒙、青海、西藏等地皆隶属于大清王朝;财政收入增添,国库存银临时连结在六千万两以上,最多的一年达八千多万两,可谓绝后罕见。
在经济史学家保罗·贝洛赫(Paul Bairoch)充溢争议的研讨中,他应用20世纪的数据,推算1800年天下大局部地区的小我均匀所得。在他的统计数字中,亚洲团体上比西欧略为落伍,但抢先于全部欧洲,而中国则一直抢先于西欧。
美国汗青学家彭慕兰经由过程考核农业、运输业,人的寿命、出生率,和资本积累和手艺,来对照1800年之前的欧洲和亚洲社会,以辩驳主流的工业革命前的“欧洲抢先论”。
他的看法跳出了以西方扩大作为剖析重点的单向视角:“即使到十八世纪末,很多欧洲以外的地区仍在手艺方面连结抢先,它们厥后变得眇乎小哉,实在不是一定……我们也不克不及假定欧洲以外地区的上风,仅是曩昔一度光辉、如今却裹足不前的传统所残留下来的影响。十八世纪的亚洲固然并未涌现如Joel Mokyr所谓的‘宏观性发现’(即自觉的、倏忽转变消费可以也许的全新观点),但欧洲于1500—1750年间,以至通常被认定为工业革命的时期(1750—1830),亦未涌现此种发现。”
1743年,当法国布道士王致诚来到圆明园时,他惊愕于这座离宫的堂皇和魅力:“它由很多分歧的修建物构成,相互被巨大的天井、树林和花圃分开开来,异常对称,也很悦目。统统这些修建的正面,都用镀金资料、油漆和绘画装潢,闪闪发光。房间内部陈列和装潢了从中国、印度以至是欧洲,只如果可以也许获得的最优美和最有代价的物品。”
一直喜欢新颖玩艺儿的乾隆,固然不满足于仅仅在圆明园的房间里陈列来自外国的物品。
他管理着一个独一无二的帝国,在位时期六次南巡,并在圆明园中复制了他所宠爱的江南园林。1744年,两位宫庭画家唐岱和沈源衔命完成了《圆明园四十景图》。但是,皇帝的眼光放之四海。他也许在郎世宁的绘画中见过西洋的宫殿和园林,因而请求郎世宁和王致诚在“圆明三园”之一的长春园北部制作一片西洋楼修建群。他要在本身的离宫里也能见到巴洛克作风的西洋修建和优美的喷泉——中国式的凡尔赛宫。
1745年,西洋楼完工。当时尚没有施工图样,郎世宁、王致诚和另一名醒目数学、水力学的法国人蒋友仁配合绘制图样,由中国工匠施工。身为画家的郎世宁熟习欧洲近代修建,他钟意晚期巴洛克作风,勤奋把修建的体量化整为零,并注意应用光影的结果。只管这些修建的情势基本上是西洋的,但若干带一点中国味,它们用大理石和砖建成,以中国琉璃瓦覆顶。
1751年落成的谐奇趣是最早建成的一处,它位于西洋楼景区的最西端。这座修建是欧洲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罕见的巴洛克作风,由主楼、前后喷泉和西北的蓄水楼构成。主体局部共有三层,两个带有围栏的拱廊伸向水塘,镶着装潢性的壁柱和嵬峨窗户,石雕栏装潢以镌刻的西式斑纹。别的,主楼前另有一座大型海棠型喷水池。从档案中,我们可以也许知道室内陈列亦是西式作风。
1750年夏历蒲月,乾隆曾敕令造办处将所需西洋物件开列清单,单列的大玻璃镜便用来作谐奇趣的装修和陈列;玄月,由皇商范清注照顾两万两白银赴西洋采办;十一月,乾隆更传旨把正楼平台上铜雕栏改作琉璃雕栏,水池泊岸上铜异兽交铸炉遵照原样制作。可见,西洋楼的修建是由郎世宁等人草拟样稿,然后由皇帝点头修建。可以也许说,乾隆亲身介入了西洋楼的团体工程设想。
全部西洋楼最远大的修建是海晏堂。两层修建共有34间,汉白玉门路纵贯二层,环抱着楼前大型喷水池。水从一个巨大的蓬壳里喷出,水池两侧各有六只兽首铸像,每隔两小时顺次喷水一次,正中午,十二兽首会同时喷水。
海晏堂
这座修建的主楼背面是“工字形”蓄水楼,中为蓄水池,全池用锡板焊接而成,东西蓄水楼内各有水井,内里是轧水机,用来为蓄水池灌水。除海晏堂的喷泉,东部的远瀛观、大水法的喷泉也是这里供水。蒋友仁为皇帝制作的提水机器,一直运用到1774年他作古时为止。
圆明园内的耶稣会士们希望经由过程艺术和科技的成就来影响皇帝,就像他们的先辈们所做的那样,然后让大清帝国皈依天主。乾隆确切喜欢那些粗壮的壁柱和繁复的浮雕,另有那些贝壳形花饰和装潢性花坛。西洋楼的最东端,是七道摆布对称的“八字形”断墙。砖墙上,以一种假透视的画法绘制了郎世宁的田园威尼斯的街景图,个中运用的“线法画”获得皇帝的迥殊赞扬。
西洋楼室内陈列着西洋玻璃灯、西洋显微镜、西洋挂镜、西洋幔子、自动玩偶、摆钟和天球仪。蒋友仁经常被猎奇的皇帝召见,就地演示那些机器玩艺儿。他在写回欧洲的书信中形貌道:“亚洲最有权益的中国皇帝虽然对欧洲所知未几,却显得很是开放。”
皇帝问,在那些从欧洲带来的铜版画中,有些是在炫耀你们君主的成功,他们是怎样击退敌人材获得这些成功的?在这些公侯中,岂非没有一名可以也许保持战争吗?他又问这位法国教士,耶稣会能不克不及从欧洲把葡萄酒运来,能不克不及在中国酿造他们的酒,葡萄烈酒是否是比米谷烈酒更有益于康健等题目。
只管事先的欧洲憧憬“东方情调”已有一个多世纪,欧洲贵族们也流行在自家的宅院和宫殿中仿制中式庭园,而这统统,大多只是基于他们从海员和布道士那边听到的关于中国的传奇碎片和所看到的工艺品。
法王路易十四的宫庭修建师1670年便在凡尔赛宫里制作了瓷宫;18世纪的头二十年,德国皇帝在易北河上的匹灵堡制作了几座中国式宫殿;1753年,瑞典国王为庆贺王后华诞也制作了一座中国式木构修建;1765年,普鲁士王子制作了八角形中国式阁楼。而第一本向西欧引见中国修建的著作《中国的寺院、凉亭及牌楼修建》也于1750年在伦敦出书,作者哈夫彭尼实在不真正相识中国修建,1756年重版时增添的图样也没有逾越事先的《旅游行纪》所登载的中国风情画。
东西修建作风交互影响,相较之下,圆明园西洋楼倒称得上真正的中西融合,真正的西洋作风,而欧洲的中国式修建只能算是进修了中国作风的片纸只字。
彼时英国最主要的修建师钱伯斯,年青时曾经在广东寓居过两年。他在1757年出书了《中国的修建、家具、打扮、东西及用品设想》一书,但他1757~1763年间为肯特公爵扩建蔻园时制作的八角形中国浮屠,倒是十层,而中国浮屠层数一样平常均为双数。也就是说,中国修建所包罗的传统内在,欧洲人无从体会,他们经常举行的“创造性”修改,让这些修建如同玩物。
3
乾隆的特性一向自信而自满,他的作风原就不像他的父祖那末朴素,而是崇尚浮华缛文。他对外来文化的回收有着坚固的基本──他那巨大的离宫无奇不有,让外来者赞不绝口。王致诚如是慨叹:“这座乐土一定斲丧了巨额资金。确实,没有哪一个国度的君主能像中国皇帝那样,是如许巨大的一个国度的主人;也许能负担得起云云巨大的开支;也许能在这么短的时候内完成云云巨大的工程……”
1771年三月,重建岱庙拆下的14根楠木被解送到了圆明园。仅仅这一年,圆明、长春、熙春、绮春四园的添建工程便耗银33万余两。帝国的商人们也主动或被动地为皇家园林募捐巨资:1756年,两淮盐商程正可捐银100万两,个中25万两被拨给圆明园银库;次年,两淮盐商黄源德又捐了100万两,乾隆命令把个中的30万两用来修建圆明园。
“圆明”二字,“圆”是指小我的人品美满无缺,逾越凡人;“明”则意味着政治功绩明光普照,十全十美。“圆明”二字,对这位承平皇帝而言,也许以为稳妥至极。在他当政之时,只管皇权已扩大到史无前例的水平,他仍要应用园林艺术手腕,间接表达“普天之下,难道王土”的皇权头脑。
圆明园的中间名为“九洲清晏”,其九岛环列代表着“禹贡”九洲,意味国度的一致,政权集合。东面的福海意味东海,西北角上全园的最高土山名叫“紫碧山房”,其所处方位与紫、碧为名的寄义,就是代表昆仑山。全部园林无疑是宇宙局限的缩影——在他手上,帝国臻于顶峰,他本身亦成为一个隧道的“中国控”。
除用优美的园林点缀本身的帝国,这位虚荣的皇帝自我吹嘘所用的华美辞藻可以也许也凌驾了天下上任何一个宫庭。1760年,平定西陲后,乾隆亲身编写了昆曲《八佾舞虞庭》。此剧名源自《论语》中的“八佾舞于庭”,八佾舞则是宫庭专用的皇帝规格的军舞。由于舜帝曾为有虞氏部落的首级,乾隆取名虞庭,当是以舜帝自居,那但是中国传统中的理想国。
暮年的乾隆再次摩挲着《采芝图》,他在上面题了一句诗“谁识昔时真相貌”。是呀,昔时谁知道谁人年青的皇子,有一天会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建设成一个尧舜再世般的“桃花源”呢?此时,侍郎郎世宁早已在阜成门外的墓地里安眠多年。圆明园内蒋友仁制作的水力机器也早就不克不及运转了——蒋友仁身后,寺人们采用了最传统的体式格局──人工供水。每当皇帝要来看西洋楼时,他们就动用多量劳力,花几天时间灌满巨大的储水池,当皇帝来看时,统统的喷泉就一般喷水了。
皇帝的小我爱好,并没有在民间发展为一种广泛的进修教诲。而在1750年后,欧洲大局部手艺和加快涌现的各式发现倏忽涌现,正得益于此前日渐鼓起的科学教诲。
也许,帝王的猎奇只是一种游戏,而广泛的进修则事关庄严。天朝庄严是一种认识,也是一种体系体例。以满人而入主中原的帝国皇帝,较以往越发注意天朝的庄严,严守夷夏之防。西洋楼在长春园的最北端,一条东西横向的土岭把它和其他景区离隔,正如中心帝国以外,便皆为夷狄藩属。
1793年9月14日,已届垂暮之年的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接见了英国使团。马戛尔尼勋爵希望能压服大清皇帝互市,并在北京派驻使节。在上一年,刚接到英国国王将派使臣前来的奏报时,好大喜功的老皇帝欣喜万分。他亲身干预干与接见的细节,此次中西交换的相干文件竟有783件。
漫画:马戛尔尼使团
18日当晚,乐师们为远道而来的使臣们表演了中国戏曲,个中就有乾隆亲身编写的昆曲《四海升平》,这但是难过的殊荣。收场是文昌帝率十六星神,由金童玉女引领从仙楼进场。文昌帝的唱词,满是《尚书》、《诗经》、《论语》等典范中讴歌上古圣贤帝王的文德武功之语,末了,他唱道:“故有英咭唎国,敬慕皇仁,用心朝贡。其国较之越裳,远隔数倍。或行数载,难抵中华。此番朝贡,改过正月启舶出发,六月已抵京畿矣。此皆圣皇帝,仁德格天,以是万灵效顺,非有神灵护送而行,安能云云敏捷。载之史策,诚为史无前例之盛事也。”
戏中,星神和水怪大战,英国使团看得如坠五里雾中,出于优越的志愿,他们以为这是一出关于大地与海洋攀亲的戏。实在,戏中已借文昌君之口说出了清廷的设计:“英咭唎国贡使等,进表赐宴毕,克日赏赉遣还。”
以是,当马戛尔尼回到北京,被示知要马上脱离中国时,他们完整被中国人搞得手足无措。学者叶晓青以为,乾隆的态度倏忽转变,是由于英国国王的礼品单太丰盛了,以至于“夺走了乾隆的优越感”。英国方面苦心遴选的代表欧洲最早进的科技和英国最细腻的手工艺的厚礼,让自豪的皇帝觉得“远人”的壮大。当英使提出所照顾的局部礼品形制嵬峨邃密优美,装置便须要一个月,装置后不克不及再拆开,不宜远程输送时,乾隆大为不悦,敕令把个中的八件离别放置于圆明园的光明磊落殿和长春园的澹怀堂。
他敕令官员带英使去“仰望”圆明园之壮伟:“该贡使从未旅行上国,其前此向徵瑞称贡品嵬峨原难免夸大其词。兹金简(时为工部尚书)等带同在园仰望,伊一见天朝殿宇光辉绚丽,即以为尽容全分安设。”也许,他是想给英使一个下马威──你们国度统统的我天朝皆有。另外,他还叱责招待官员——长芦盐政徵瑞没当过粤海关监视,没见过世面,这才被英国人吓住了。
但是,英国人一定要让老皇帝扫兴了。马戛尔尼勋爵的秘书约翰·巴罗一直留在圆明园,他为此次的中国之行作了大批预备,还研读了钱伯斯等人的作品。明显,圆明园让他觉得了些微扫兴:“我觉得全园各局部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离威廉、钱伯斯爵士的那种富于幻想的和太过讴歌的形貌相差甚远……”
表面上对英国礼品不屑一顾的乾隆,敕令内务府为每件物品都配上了内衬黄缎的优美匣子。一年后,他还敕令将之与末了一个荷兰使团带来的礼品相对照。沉浸在文德武功一统江山中的自满和自豪,某种水平上歪曲了其心田的实在希望。
这些来自远洋的礼品要在六十多年后,英法联军焚毁、抢掠圆明园时,才再次为人所见。
本文来自民众号:东方汗青批评(ohistory),撰文:庄秋水
*文章为作者自力看法,不代表虎嗅网态度
本文由 东方汗青批评© 受权 虎嗅网 宣布,并经虎嗅网编纂。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连结文章完整性(包孕虎嗅注及其他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4758.html
未依照范例转载者,虎嗅保存追查响应义务的权益
将来眼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虎嗅App 猛嗅立异!,返回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