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音乐和镜像神经元的交错

原创   2019-04-26 11:27 
WordPress免费响应式主题:Unite主题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神经实际(ID:neureality),作者:CHRISTOPHER BERGLAND,翻译:刀娘,标题图来自Unsplash

6月18日,我报导了音乐学家扎卡里·瓦尔马克(Zachary Wallmark)设想指点的一项开创性研讨,该研讨发明,共情才能强者运用脑部交际认知回路来处置责罚音乐。

瓦尔马克在读研时代,曾介入马可·亚科波尼实验室(Marco Iacoboni Lab)的一项大脑研讨协作项目,该项目运用fMRI来研讨在音乐为介导的共情体验中,经由历程镜像神经元体系发生的运动具身(motor embodiment)有何作用。

瓦尔马克、德布里克(Deblieck)和亚科波尼往年配合签名的最新论文于往年4月6日刊登在《行动神经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期刊上。

当具有强共情才能的人们听到熟习的音乐时,大脑的特定地区会被激活。(图片泉源:SMU,UCLA (Wallmark et al.))

这份论文的主要作者是神经科学家马可·亚科波尼,他著有《天生爱学样:发明镜像神经元》(Mirroring People: The Science of Empathy and How We Connect with Others),是塞梅尔神经科学与人类行动研讨所的精力病学和生物行动科学传授 。在其实验室网站上的小我引见里,亚科波尼直言不讳地写道:

“说实话,我压根儿不体贴甚么大脑。我体贴的是人类的魂魄。但我恰巧置信魂魄就在心智当中,而心智则是大脑经由历程离别与身材、状态相互作用以后具象化的功用性历程,以是我才研讨人类大脑。我一向对我们怎样将感知和行动一致起来颇感兴趣。为什么?由于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这么做,也由于我想不出有哪种健全生涯不须要我们整合感知与行动的才能。”

(克里斯托弗·伯格兰)有幸和马可·亚科波尼举行深切交换,以下是访谈回忆。

马可·亚科波尼(Marco Iacoboni)

伯格兰:马可,曩昔二十年里,你一向是镜像神经元fMRI神经影象学研讨的前驱。在你的代表性论文《模仿、共情和镜像神经元》(Imitation, Empathy, and Mirror Neurons)中,你写道:

“神经科学研讨已展现了处于单细胞和神经体系层面的镜像生理机制,这也能支撑认知和社会心思学架构。为什么恰恰选中这些神经机制?它们的适应性上风又是甚么?神经镜像处理了‘他心题目’(problem of other minds)(我们怎样进入并明白他人心智),也使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成为能够,从而增进社会行动。”

你近来和瓦尔马克、德布里克的论文,是不是能以一些奇特的体式格局来资助我们更好地明白镜像神经元怎样和为什么成为一种适应性上风呢?

马可:在我看来,与扎克里的协作是我们实验室近期为扩大镜像研讨而做的更大事变里的一部分。你所援用的主要集中于我们末了设定的镜像框架:在两人面临面交换的状态下,镜像使这类互动变得轻松自如又顺畅。对了,我们末了的研讨就跟近来与扎克里协作的有所联系关系。早在2004年,我们宣布的大脑成像研讨就注解,当你听我发言时,你的言语运动区会被激活,就好像你在心田模仿我的声响和我所说的话。

这里有一个关键题目:当你听他人措辞时,这类运动言语激活对你的言语处置责罚才能来讲是不是必不可少?在随后的研讨中,我们用脑部刺激磨练了这一假定。你能够经由历程非侵入性脑部刺激,引发或抑止大脑地区然后视察行动的转变。这些研讨能供应有关大脑和行动之间因果关系的信息。而先前谁人关键题目的谜底是一定的。在言语倾听时代,以运动言语区为目的,短暂滋扰其运动,将会引发短暂的言语感知缺点。

言语镜像是我们称为“具身模仿”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即我们在大脑中运用身材表征来模仿他人正在做的事变,并经由历程如许做来明白他人行动。而用嘴和声响,你还能够唱歌,以至模仿乐器声响。以是,自但是然会发生一个疑问,我们是不是应用大脑内部发声中间来镜像模仿我们听到的声响?扎克里近来的一项研讨支撑了这一假定,当被试只是在听声调时,口腔运动区也会被激活。这通知了我们镜像局限远远超越“面临面”的场景,我们能够在种种庞杂的感知和决议设计中运用镜像和它与其他大脑运动历程的相互作用。

我们如今扩大镜像研讨事变的门路,就是经由历程观察更庞杂的社会决议设计情势,并测试镜像是不是与之相干。近来,我们宣布的一项连系脑成像与经济游戏的研讨显现,镜像能够展望激昂慷慨水平。也就是说,你的镜像才能越强,你就越激昂慷慨。若是你以为镜像能让你觉得本身就是另外一小我的话,这就很轻易明白。研讨还注解,我们能够经由历程脑部刺激来调治这类激昂慷慨水平,使人们变得越发慷慨。

顺带说一句,在之前一项针对统一片大脑地区举行脑部刺激的研讨中,我们还发明,我们能让人们对不属于本身社会群体的人少些私见。我们近来的一项研讨成果以至显现,镜像能够展望人们在异常顺手的品德困境中做出何种决议设计。因而可知,近期这一系列研讨都注解,十年前我在论文里提到的镜像神经元适应性上风好像涵盖了极端庞杂的人类行动体式格局和决议设计情势。

扎卡里·瓦尔马克(Zachary Wallmark)

伯格兰:你与瓦尔马克等人最新合著的论文中有一节叫“音乐与共情”,开首写道:

“共情理论长久以来一向充溢艺术特征。古代共情看法之父、德国哲学家西奥多·利普斯(Theodor Lipps),最早就是为了诠释审美体验而提出了‘Einfühlung’(德语,‘进入感觉’),即共情这个看法。现代心思学学说征引镜像神经元作为能够支撑利普斯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内涵模仿’理论的基础。但是,在音乐实证研讨中引入共情的心思模子尚处于起步阶段。”

你的最新研讨怎样从21世纪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推进利普斯的共情看法,和“进入感觉”艺术品或音乐的体验?

马可:在我看来,利普斯所说的“进入感觉”一件艺术品和我之前提到的“面临面”状态并没有太大分歧,只不外如今面临面的不再是两小我,而是人与艺术品。你的共情才能当然会调治你明白所面临之人的才能强弱。但是,共情具有更庞杂的情势,能够让你相识全部群体的处境。想一想近来在美国疆域被星散的墨西哥家庭,共情能让我们感觉到他们的伤心并明白他们的处境,哪怕我们没有看见他们,哪怕那是一大群人。我们基础上会从心情层面转向看法层面。

扎克里和我的这项研讨注解,共情会调治我们对音乐的神经生理反应,这让我意想到利普斯的“进入感觉”局限也应当被扩大。化用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一句幽美的表达,这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思索”。我和扎克里的这项研讨有一重大发明,即便是我们对艺术和音乐最具伶俐的明白与浏览也是从镜像取得的,而我们的大脑末了须要经由历程这一镜像来盘算揣摸,从而“进入感觉”我们所感知到的艺术和音乐。

伯格兰:作为一位超耐力运动员,我老是会用一些特定的歌曲来制造一种目的心态,并依据状态或许比赛状态把本身“拨到”一个抱负的心情效价和心情叫醒水平。偶然,我会有意想要“捕获”歌手在歌曲中显示出来的气氛,并将其转化为最好的运动显示。其他时刻,我会锐意把本身代入歌里的脚色,纵然这个脚色并非我想锐意模仿或成为的人。

举个例子,当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最先长跑时,霍华德·琼斯(Howard Jones)的歌《无人应受叱责》(No One Is to Blame)在电台Top 40中播了又播,并出乎凡人预料,成为了我的跑步圣歌,推进我跑得更快、更远、更难题。

在这首唱着被排挤与自卑过甚,压制又看似无望的歌里,琼斯唱道:“你能够把脚浸入泳池,但你不克不及泅水。你能够感觉到责罚,但你不克不及立功。你能够制作一栋豪宅,但你不克不及住在内里。你是跑得最快的人,但你不准得胜。只要不安全感不会弄丢。你能够看到山顶,但你没法到达。这是末了一块拼图,但你就是拼不上它。大夫说你已康复,但你仍能觉得痛。愿景尚在云端,但你的愿望已流失殆尽。”

虽然这首歌心情低落,心情效价又属于“伤心”这一级,但它点燃了我胸中的火,给我动力去寻求高难度的运动目的。我对歌中人物心情敏捷消沉发自心田感同身受,经常将本身代入他的景况。如许的优点是,设想他的无望和无力打败人生际遇给了我一种不论怎样都要制止成为歌里“那家伙”的信心。

《无人应受叱责》中的主人公成为了我壮大的“反好汉”模范。在全部80年代中后期,为了制止酿成歌曲中的主角,我每一天都更加认真地跑步、骑车或许泅水。经由历程不模仿他,做与之相反的事,我变得越发英勇,最先在比赛中取得胜利,推进本身到达了在旁人或我本身看来完整没法完成的种种运动“顶峰”。

克里斯托·弗伯格兰(本文作者)将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受美国30年代沙尘暴时代及《气愤的葡萄》影响而创作的歌曲《应许之地》视为跑步圣歌,经由历程镜像化歌中主角的设法主意和感觉,鼓励本身在7月一连跑上135英里穿越殒命谷。

另有个例子,在我为“恶水超马”演习,预备7月份跑上135英里穿越殒命谷时,我的助跑圣歌是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的《应许之地》(The Promised Land),下面这段歌词引发了我深深的共识,好像在我的大脑中触发了某种神经生理反应:“师长教师,我不是男孩,我是一个男子。并且我置信应许之地。我用尽尽力去过准确的生涯,天天清晨起床,日日事变。偶然我觉得软弱,只想原地爆炸……想拿把刀,把痛楚从心上切除。啊,戈壁上升起一团乌云。我收好了行李,预备直接冲进黑风暴。成为摧毁一切的龙卷风,所到之处屁滚尿流。”

在列入这场被有些人称为“世界上最难题的步行比赛”之前,我会设想本身在比赛时代能够会有因热衰竭而堕入瓦解的时刻,然后提早做好应对这类困境的预备,我会将难题浪漫化,用一种“放马过来吧”的态度,设想本身处在《应许之地》主角的地位上。经由历程将本身置身于由这首歌设想出的种种情形中,我变得更有勇气去面临不可制止的身材熬煎,带着一种主动、乐观的冒险精力在120华氏度(48.9摄氏度)的高温下一连不断地跑完相当于5场马拉松的超等马拉松,经由历程了殒命谷。

不外话说回来,当我在听这些能鼓励本身的私家圣歌或许其他熟习的歌曲时,我很难辨别本身的镜像神经元到底在模仿“谁”或模仿“甚么”,又在与哪一个工具发生共情。

从你近来获得的fMRI神经影象中,是不是能看出在听音乐时,某些特定的大脑地区或神经联系关系在分歧范例的“具身认知”中被激活?

马可:我以为如今我们实际上正由先前议论的内容进入一种反向盘算。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原话是“一种头脑也是一种感觉”。他事先议论的是网球演习!经由历程一遍遍反复雷同的击球或击球行动形式,你能经由历程“感觉”发展出一种才能,去做以惯常认识头脑没法完成的事。经由历程镜像化那些歌曲,你将本身投射到一种能让你逼真感觉歌里那种情境的精力状态。感觉它(哪怕是设想出来的)能使它变得不那么恐怖,更轻易到达,让你意想到你能够熬过这一切,终究挺过难关。

我们近期的镜像研讨事变针对更加庞杂的场景(正如我先前所形貌的)研讨重点恰是勤奋弄清在这些场景中觉得和思索之间的相互作用。终究目的是让理性和情绪的差异完整消逝。也要搞清楚感官输入和终究发生感知的内部处置责罚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架构。

好像当我想得越多,设法主意近来反而改变了很多。我曾把镜像视为一个自下而上的历程,而把典范认知(传统上称为实行功用)视为自上而下的。我们在近来几篇论文中也运用了典范认知这个术语。如今我们手头的数据(还没有宣布)和一个理论草图都注解,镜像已然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征象,它不只是在反应我们所感知到的,更是在做估计,展望我们将感知的。我还在想,当我们末了彻彻底底明白了镜像时,我应当写一本关于它的书,书名就叫《一种头脑也是一种感觉》!

回到神经联系关系的题目,我们如今晓得多个脑区包罗镜像细胞。使人惊奇的是,这内里以至包孕内侧颞叶构造,我们晓得这一构造对影象和高水平感知都很主要。这个发明来自于我们几年前宣布的关于人类单细胞纪录的论文。这意味着影象机制也存在于镜像历程。

当我看到你端着一杯咖啡时,我内侧颞叶的镜像机制检索到我本身端着一杯咖啡的影象。从穆克梅尔(Mukamel)的统一篇论文里我们还能晓得另外一个对运动序列很主要的运动地区SMA中,也包罗镜像细胞。影象和庞杂序列若是都能够被镜像化或被检索,你就会意想到镜像功用的能够性是何等伟大。我们实验室的临时设计是找出这些潜伏功用并对其举行干涉干与,如许一来,我们就能对那些康健和疾病中的壮大历程举行调治了。

参考文献:

[1] Zachary Wallmark, Choi Deblieck, Marco Iacoboni. "Neur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Trait Empathy in Music Listening."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First published: April 6, 2018) DOI: 10.3389/fnbeh.2018.00066

[2] Zachary Wallmark, Marco Iacoboni, Choi Deblieck, Roger A. Kendall. "Embodied Listening and Timbre: Perceptual, Acoustical, and Neural Correlates." Music Percep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irst published: February 2, 2018) DOI: 10.1525/mp.2018.35.3.332

[3] Marco Iacoboni. "Imitation, Empathy, and Mirror Neuron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9) DOI: 10.1146/annurev.psych.60.110707.163604

[4] Stephen M. Wilson, Ayşe Pinar Saygin, Martin I. Sereno, and Marco Iacoboni. "Listening to speech activates motor areas involved in speech production." Nature Neuroscience (2004) DOI: 10.1038/nn1263

[5] Ingo G. Meister, Stephen M. Wilson, Choi Deblieck, Allan D. Wu, and Marco Iacoboni. "The essential role of premotor cortex in speech perception." Current Biology (2007) DOI: 10.1016/j.cub.2007.08.064

[6] Mukamel, Roy, Arne D. Ekstrom, Jonas Kaplan, Marco Iacoboni, and Itzhak Fried. "Single-neuron responses in humans during execution and observation of actions." Current Biology (2010) DOI: 10.1016/j.cub.2010.02.045

[7] Istvan Molnar-Szakacs and Katie Overy. "Music and mirror neurons: from motion to’e’motion."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06) DOI: 10.1093/scan/nsl029

[8] David Freedberg and Vittorio Gallese. "Motion, emotion and empathy in esthetic experi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7) DOI: 10.1016/j.tics.2007.02.003

[9] Leonardo Christov-Moore, Taisei Sugiyama, Kristina Grigaityte, and Marco Iacoboni. "Increasing generosity by disrupting prefrontal cortex." Social Neuroscience (2017) DOI: 10.1080/17470919.2016.1154105

[10] Leonardo Christov-Moore, Paul Conway, and Marco Iacoboni. "Deontological Dilemma Response Tendencies and Sensorimotor Representations of Harm to Others." 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2017) DOI: 10.3389/fnint.2017.00034

[11] Leonardo Christov-Moore, Marco Iacoboni. “Self-Other Resonance, Its Control and Prosocial Inclinations: Brain-Behavior Relationships.” Human Brain Mapping (2016)

[12] Colin Holbrook, Keise Izuma, Choi Deblieck, Daniel M.T. Fessle, and Marco Iacoboni. Neuromodulation of group prejudice and religious belief. Social Cognitive &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16)

原文: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athletes-way/201806/empathy-music-listening-and-mirror-neurons-are-intertwined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神经实际(ID:neureality),作者:CHRISTOPHER BERGLAND,翻译:刀娘,标题图来自Unsplash

*文章为作者自力看法,不代表虎嗅网态度

本文由 极客公园© 受权 虎嗅网 宣布,并经虎嗅网编纂。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连结文章完整性(包孕虎嗅注及其他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6425.html


未依照范例转载者,虎嗅保存追查响应义务的权益
将来眼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虎嗅App 猛嗅立异!,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地址:http://www.chainwa.cn/16161.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aiboke112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WordPress免费响应式主题:Unite主题
boke112导航_独立博客导航平台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