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近日公布的《2019年H1中国AI基础架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AI基础架构市场销售额达8.37亿美元,同比增长54.1%。能源、服务、建筑、通信、公共事业五个行业增速超过或接近200%。浪潮信息的AI服务器在2019H1销售额达4.2亿美元,市场份额为50.2%,以大幅优势高居第一。
蝴蝶振翅,搅动产业AI风暴
互联网行业依然是AI服务器市场最大的买主,但是这以五个行业为代表的超高增速,充分说明了传统行业也正在达成共识,开始利用AI来推动工艺、流程、流通、服务等核心业务的生产力升级,产业AI化的风暴正在逐步形成。
这完全有赖于“扇动翅膀的蝴蝶”正在增多。像阿里、百度、浪潮信息等在AI投入巨资进行研发投入的企业,纷纷在产业AI化的方向达成了共识,认为AI技术必须由应用场景驱动,产业AI化才能充分体现AI技术的价值。也正是这些企业的投入和积累,让AI技术的基础层、技术层逐步完善,有了迈向应用层的基础。
如何获得足够的算力,以及如何便捷有效地应用AI技术落地,是阻止产业AI化风暴的鸿沟。在这两个关键问题上,有一只蝴蝶舞动得极为耀眼——浪潮信息的AI服务器在领域市场份额高达50.2%,以大幅优势高居第一。同时,浪潮信息还推出了元脑生态,联合AI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Al模型和方案。
生态赋能, 掀起产业AI生产力革命
根据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19-2020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到2023年全球有多大35%的员工,开始使用机器人或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2019年极有希望成为产业AI化的元年,未来五年,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复合增⻓率将超过30%。
企业部署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直接提升生产效率,并可以缩短流程所需时间、降低人力需求以及降低企业总成本,在涌现出大量案例后,企业使用AI的意愿正在急切上升。其中,互联网、政府、金融、电信、制造等行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
比如,电子制造行业,就是我们日常最常接触的诸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等生产线,已经开始引入AI作为质量检验员,可以大幅降低差错率,并且可以持续高强度工作。而在政府部门,AI技术的应用正在大幅节约人力资源,提升社会效率,比如城市的路边停车收费,已经可以全部实现摄像头AI识别车牌,无需驻扎大量的收费员。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也有望对安检等领域实现预警,让警力的运用更有效率。
电信行业也是利用AI提升生产力最得天独厚的行业之一,5G开始进行网络重构,云、边端端协同,都离不开电信管道,离不开AI的支持。中国电信已经开始在天翼云上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平台,一个案例就是帮助畜牧保险进行牛脸识别,来阻止骗保的发生。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不会思考的冷冰冰的机器取代了纯人力,就已获得了历史性的生产力飞跃。而这一次,产业AI化,冷冰冰的机器通过AI模型学习,开始变得会思考,会做一些较为复杂的判断。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岗位上,AI可以和人一样聪明,而且会越来越聪明,同时还不知疲倦,不易出错,其效果可想而知。
但是,行业想拥抱AI并非易事,传统的IT供应商并不擅长AI技术,而AI产业的研发人员又很难“接地气”地去了解行业应用,企业想拥抱AI,必须要跨越AI应用落地的鸿沟。IDC和浪潮信息的报告中就指出,要跨越这道鸿沟,只有依赖完整的AI生态才能完成。
什么是AI生态?以浪潮信息为例,其推出的元脑生态计划,利用自身的AI技术、AI算力和联合产业合作伙伴的优势,开放了AI计算、资源与算法三大核心平台,可以帮助行业用户高效完成AI算法、模型与应用的开发和交付。
简单点说,行业用户只需要专注在核心业务的优化上,AI相关的难题都可以交由生态来协助完成。浪潮信息AI服务器可以实现压倒性的份额优势,和元脑生态在各行各业广受欢迎也有较大的关系。不夸张地说,浪潮信息的元脑生态计划,目前而言就是那只扇动翅膀的关键蝴蝶,将在各行各业嫌弃生产力革命的风暴。
产业AI化助推数字经济再出奇迹
中国是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国家,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众多行业,都具有极其庞大的体量。如果AI技术得以在这些行业中,渗透到各个环节,将会直接形成可观的生产力提升,从而驱动中国经济再次高速前行。
当前,产业AI化大气候已经逐渐形成,当像浪潮信息等站在AI潮头的“蝴蝶”们努力扇动翅膀,帮助各行各业跨越算力和生态的鸿沟,相信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就会形成,我们都将见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奇迹,并享受生产力大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