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来了。今年会有多少学生进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权威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31万,2019年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录取人数为820万人,录取率达到79.53%。但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贫困学生因为承担不了学杂费,而不得不被选择放弃学业。
追梦少女付朝会
当然,近年来,国家也在加大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根据《人民日报》报道,2018年,我国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25.54亿元,比2017年增加41.34亿元,增幅14.55%。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全国各地依然会有一些人没能享受到国家的助学政策。这也意味着,要想真正做到让所有贫困地区的少男少女们实现自己的大学梦,需要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的合力。在这方面,或许“钢琴少女付朝会”的故事,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一个被钢琴和公益支助点亮梦想的少女
付朝会出生在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车路村的一个寨子里。小时候,村委会的黑白电视是她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5岁那年,她看见周杰伦在广告中弹钢琴,“广告说了什么,我完全没留意,只觉得曲子很好听,姿势好优雅”,从那时起,一个跟钢琴有关的梦想,开始在付朝会的心中生根发芽。
但贫困的现实支撑不了付朝会的梦想,饥饿曾是她难以忘怀的记忆。“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付朝会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付朝会的父亲说,女儿的学习成绩从小就不错,还是希望她能“考出去”。
付朝会的家在高山高寒腹地,常年云雾缭绕,这里的人以种土豆和荞麦为生
2015年9月,付朝会带着家中仅有的528元钱来到昭通市农业学校报读学前教育专业。这个专业虽不收学费,但住宿费和生活费仍旧困扰着她。
最终帮助付朝会完成学业的,是2016级“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班主任龚庭楠。“我们这个班的学生,不用交住宿费,每人每月还有300元的生活补助。” 龚老师说,这一点点的改变,不只是给了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以光亮,还给予了一个家庭以希望。
付朝会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2019年4月24日,她拿到了由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认证的钢琴十级证书。从第一次摸琴,到拿下十级证书,她仅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如今,她已经在一家幼儿园找到了工作,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从第一次摸琴到拿下十级证书,付朝会仅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回顾付朝会的故事可以发现,付朝会心中的不放弃和对钢琴的热爱,最终改变了她的人生。当然,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也在她命运的转折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救和他助,两者相互成就。
创新公益助追梦少年圆梦
其实,付朝会的故事,不过是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近年来所做的助学工作的一个缩影。自从2012年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由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人民币于12月10日正式成立以来,基金会一直秉承着“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关注大众健康,凝聚社会爱心力量,致力于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2013年,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启动了创新公益品牌项目——“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通过政府、高校和基金会三方联手,帮助贫困地区的优秀青年从“做梦”到“追梦”“圆梦”,不断地成长和蜕变,成为社会急需的技术人才。
据统计,从2013年至2018年,“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走进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覆盖25所职业学校,25个专业,28个助学圆梦班,共捐助1122名学生,受助家庭1122户,间接受益群体超15,000万人,累计投入超1800万元人民币,累计受助学生毕业人数达520人。
据悉,2019年,这一项目将在辽宁、北京、天津、福建、海南、重庆6个省市开展,将覆盖范围扩展至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经过6年多的开展和运作,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个项目在针对具体教育问题上精准发力,在助学扶贫的效果上长远规划,在物质给予之外更注重培养受助者的独立生存能力,突破了传统慈善公益的困局。
正因如此,2019年,在新京报社、《中国扶贫》杂志社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开展的关于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专题研究中,“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作为典型示范案例,入选《中国民营企业精准扶贫报告(2019.6)》,说明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学界的肯定。
助学扶贫仍需进一步深化
尽管在政府和公益组织等多方的努力下,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少年能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但因为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助学扶贫工作仍然进一步深化推进。
2019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透露,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8000多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1660万人。预计在2019年,将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100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都分布在云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青海、西藏等边远地区。要想让这些地区的青少年能够实现大学梦,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努力。当然,像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这样的公益组织,以及无限极这样的爱心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助学扶贫中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有专家指出,在助学扶贫的模式上,以公益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应对基金探索新的模式,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助学之路。比如,在资金监管上,可以组织优秀的学生、优秀教师成立监管委员会,对受奖励捐赠的学子奖学助学金的使用,做相应的规范与指导。在深化助学效果方面,可以组织困难学生去一些爱心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帮助他们尽早适应社会,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若要全面小康,必须优先扶贫脱贫,而教育脱贫必须先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曾表示,教育扶贫状况总体良好,减贫效果明显。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政府投资,积极引导民间与社会资金参与教育事业,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援助力度。相信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公益组织和无限极这样的爱心企业将会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