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成立20年。展望下一个20年,金融科技正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重要变量,引得一些基金公司纷纷布局。湘财基金总经理程涛表示,公司诞生于“人工智能元年”,天然地自带人工智能基因,未来将依托金融科技手段,首创并持续完善以主动量化为核心的投研体系,谋求差异化特色化战略布局,借此构建公司“护城河”,实现突围和超越。
2015年股市大幅度波动以来,市场持续宽幅震荡,价值投资大行其道,也吸引了一批追随者。然而,传统且纯粹的“价值投资”也不免有其局限性,比如持续持有某一类资产,缺乏系统的交易过程,容易陷入“资产偏执”和“看天吃饭”的困境,难以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且波动会越来越大。因此,这一投资方法论也有升级完善的必要和空间,主动量化应运而生。
湘财基金总经理程涛表示,公司首次在行业内擎起了“主动量化”的大旗,希望融合主动投资和量化投资的双重优势,构建多策略多层次的投研体系,奠定未来获得长期稳定超额收益的基石。
一方面,传统的主动投资过于依赖专业人士个人的宏观分析、行业判断以及对个股质地的分析,受能力圈范围、投入精力以及响应速度等因素限制,容易以偏概全或者走向偏执,给整个投资组合带来较大损失;还可能在市场大幅波动时,出现追涨杀跌等情绪化事件,违背价值投资规律,影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纯粹的量化策略仅参照历史做线性外推,它假定马拉松选手的每次比赛都面临同样的温度、湿度、地形等环境,缺乏大历史观、广域视角以及主动逻辑推导和研究深度,历史也多次证实,量化因子在不同市场阶段存在失效的弊病。
相对而言,主动量化发挥了主动投资与量化投资的双重优势,又规避了二者各自的缺陷。主动投资的定性思维,为量化策略引入一个逻辑起点,尤其从中长期角度提供主动深度推导;量化策略可以发挥纪律性、系统性、高效性等优势,从定量角度动态优化投资组合,提升战胜市场的概率,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创造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
不仅如此,主动量化还分散了传统投研中基金经理的单点压力,将投资决策职能整合至整个投研体系,比如基金经理与总量研究员共同研究大类择时和行业配置,行业研究员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更新投资备选库,为基金经理选股提供辅助,量化投研人员则根据具体因子构建整个量化投资框架,如此形成了团队协同作战的“分布式投研”格局。
湘财基金总经理程涛认为,量化选股分析框架和基本面深度研究相结合,可以优化主动投资的风险收益比,构建风险调整后的最优投资组合,主动量化将为公司搭建可靠的、具有长期生命力的策略体系。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技术日益渗透,也由此开启了“人工智能元年”。湘财基金诞生于此,未来将依托金融科技手段,持续完善以主动量化为核心的多策略多层次投研体系,发挥科技引擎的带动效应,为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下一个20年注入新的动能,提供另辟蹊径的成长“样本”。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