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割后的公链、不具备流通价值的Coin,再加上“粗浅”的激励机制,构成了IMF和世界银行这两大机构在加密资产领域的初次试水。
面对汹涌而至的加密浪潮,IMF和世行终于按耐不住了。
今天,有关媒体记者获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推出了一种名为“Learning Coin(学币)”的私有
区块链和准
加密货币,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新兴技术。
虽然记者了解到,LearningCoin无法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外使用,并且没有任何货币价值,因此不是像比特币那样真正的
加密货币。
不过,既然有IMF和世行参与其中,那这枚“准
加密货币”显然不会如此平常。
初步尝试 助推发展
据了解,“学币”主要帮助2家国际机构的员工熟悉加密资产背后的分布式账本原理,以及类似于智能合约,增加透明度、反洗钱等应用。
IMF还提到,实际上,“学币”APP就是一个智库,汇集了博客、研究、视频和演讲等内容。
世界银行和IMF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完成某些教育项目,“赚取”Learning Coin。
虽然“学币”不具备实际价值,但是,这些机构将允许其员工将获得的资产兑换成一些奖励,从而让他们学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加密货币。
可以看到,IMF和世行打造的这条私有链,实际上更像是携带积分激励机制的传统平台,只不过其传播的内容是有关于加密资产的内容。
阉割后的公链、不具备流通价值的Coin,再加上“粗浅”的激励机制,构成了这两大著名机构在加密资产领域的初次试水。
所以,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就目前来看,“学币”的推出,对于现如今整个加密市场而言,并不具备太大的现实意义。
如此谨慎的态度,倒也符合IMF一贯的行事风格。不过,两大机构的接连入场,不仅为
加密货币市场带来了积极信号,也相当于变相承认了
加密货币在传统金融中愈发扩大的影响力。
针对此次项目,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声明中就明确表示,加密资产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围绕其的信息量(包括中立和既定的)也是如此。这迫使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认识到,立法者、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和该技术之间日益扩大的知识差距。该项目将开始弥合这一差距,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工作人员中形成强大的技术知识基础。
“
加密货币正在撼动金融体系。”IMF总裁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近日接受采访时也如此说道。
众所周知,加密资产的骤然兴起,让原本就具有滞后性的监管层无法制定出一份卓有成效的监管制度,这也由此引发了加密市场的一系列乱象。
而IMF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推出“学币”,就是IMF在为其成员普及
区块链、加密资产架构以便更容易进行监管的同时,从而进一步探索加密资产的实际用途。
这不仅意味着IMF和世行承认了
加密货币的地位,也助力了
加密货币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
IMF的“以毒攻毒”
传统巨头变革的道路,往往曲折而又漫长。
诞生于布雷顿森林会议背景下的IMF和世界银行,在传统金融世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2017年就对
加密货币产生关注的IMF,其对待
加密货币的态度更是在与时俱进。
早在2017年11月,Christine Lagarde就表示,像比特币这样的
加密货币可能是未来金融系统的一个有用工具。她认为,
虚拟货币在偏远地区,或那些本国货币不稳定或“机构薄弱”的国家,比纸钞“更容易,更安全”。Lagarde还敦促各国央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新鲜想法和新需求持开放态度”。
IMF对
加密货币的开放态度源于这一新兴经济形式的迅速崛起。彼时,
比特币价格曾一度增长到近20000美元,加密市场市值更是高达300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IMF当时的国际储备资金(2910亿美元)。
虽然在此后不久,加密市场泡沫开始迅速破灭,但IMF仍是保持着对
加密货币的看好态度,只不过,其有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被转移到了风险层面。
2018年3月,Lagarde发表博客文章写道:
加密资产背后的
区块链技术是一项令人兴奋的进步,可帮助改革金融以外的领域。例如,可以向低收入国家缺乏银行账户的人提供新的、低成本的支付方式,以推动金融包容性。
但是,Lagarde提醒道,使
加密货币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也是它们如此危险的原因,比如:洗钱或资助恐怖主义、波动性、非法交易等。她呼吁建立一个监管框架,起点应该是“专注于确保金融完整性的政策,并像传统金融部门一样保护
加密货币投资者”。对于数字和非数字投资者的保护规则应该是相同的。为此,各国不得不共同决定监管框架。
而在注定漫长的监管制定过程中,Lagarde的想法异常鲜明,她主张“以毒攻毒”式疗法,即以
区块链技术本身来监管
加密货币。而这也是现如今IMF推出“学币”的目的。
矛盾与仲裁
诚然,如果能率先推出一套卓有成效的加密监管法案,那在促进加密市场发展的同时,其本身也会受益颇丰。不过,IMF的算盘显然还不止于此。
要知道,IMF看似态度鲜明,认为
加密货币会对法定货币带来竞争威胁,为此还列举了
加密货币的优点,但是,在有国家实际操作起来时,却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2018年初,马绍尔群岛颁布了一项法律,宣称将发行世界上第一个主权法定
数字货币“Sovereign(SOV)”。此举引发了IMF的强烈反对。
当时,IMF建议马绍尔群岛不要引入国家
数字货币作为和美元并肩的法定货币,IMF认为,这样将增加其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性风险,只会适得其反。
不仅仅是马绍尔群岛,今年1月,IMF在访问马耳他之后也批判称,马耳他
区块链的增长制造了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的经济风险。
一边呼吁各国央行探索
数字货币,另一边却批评那些想要以
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看似矛盾,实际上,IMF有着自己的想法。
据了解,没有本土法币(其法币是美元)的马绍尔群岛要想规避IMF的警告,其只能按照美国法规限定主权
数字货币发行,预计其发行的每一个SOV账户都必须通过KYC验证,而且,买家还将接受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的核查。
而IMF对马耳他地方当局的警告,也是要确保其
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要符合美国“反洗钱”的相关要求。
这也意味着,有关“
加密货币对机构薄弱国家更有用”的言论,实际上就是IMF为美国索要监督权的另一种手段。
可以看到,无论是
区块链项目方之间的创新之争,还是摩根大通、Facebook想利用
加密货币的支付领域之争,再包括现如今IMF进场的监管权之争,其都有各自的目的,而
加密货币的发展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来源:共享财经
A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