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超过九成的LP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白马上,但在翊翎资本创始人王斌看来,这一难题是阶段性的,大趋势正慢慢发生转变。
“很初始的LP可能会更看重品牌,但是经验丰富的LP其实不一样,在母基金的圈子里面,部分LP除了虽然围绕着白马GP布局,也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黑马GP。”
“假如把LP和GP的博弈看作是一场游戏,这个游戏的核心是GP的品牌化。第一是投资回报会形成品牌,第二是投资的标杆案例会形成品牌,第三是投资方法论形成品牌,这三个点会支撑品牌的出现。而LP最终赚的是结构性收益,是原来扶持的这些黑马长成了TOP级品牌基金。”
2018年,翊翎资本计划筹集两只新子基金,规模分别为2.5亿和5亿,前一支已处于close的阶段,后一支也正在筹备之中。
十几年前曾任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让王斌深谙资本运作的套路,与此同时,也让王斌尝试用不同的维度打量投资这件事。
自2015年翊翎资本诞生以来,翊翎资本就是不再走财务投资的路径,而是沉入产业端,坚持产业链投资。
Case by case---No! CVC---Yes!
翊翎资本的英文名字是10Fund,1和0是二进制的两个基础元素,但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这也是翊翎资本的初衷:更多参与到被投公司的价值创造之中,而不仅仅停留在价值发现层面。
据透露,从投资回报率来看,翊翎前几只基金的大部分收益能够达到45%到55%之间,但王斌坦言,这样的数据可参考的价值并不大。
“现在能够给出的数据不是退出的回报数据,投早期项目,前几年它的升值速度普遍都快,但是项目后期长大之后,它的成长倍数就开始慢了。时间拉长,回报率会被压缩。”
与此同时,比起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来看,王斌强调翊翎更看重“产业链”升级的整体性投资回报,“翊翎在做的投资,是按照产业链的逻辑去布局”。
关于CVC的概念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广泛认知,但似乎整个资本市场在近2年才开始突出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尤其在2014年前后,整个市场普遍关注的是“怎么拿到上市公司的定增份额”、“上市后套利差是多少”,至于底层上的技术裂变一直处于被冷落的状态。
在国外,产业类投资早已成熟,无论是过去的通用公司,还是现在的Facebook、谷歌、苹果等,这些走在前列的公司都通过CVC的方式进行产业链投资布局。在中国,有代表性的包括腾讯、小米等,都在用产业链条形成它的生态护城河。
王斌解释:“翊翎的投资核心点是产业链条,翊翎追求的是产业链条的成长和回报,而不只是case by case的盯着单一案子,这是一个很本质的差别。”
“这样的投资逻辑也直接反馈体现在GP的内部考核标准上,过去的GP,财务类GP的考核标准可能是投了一个案子的退出回报是什么,回报之后的收益是什么,而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多了一个维度,就是你的这个案子对链条的贡献是什么?你个人除了对这个案子之外,你还对链条上的相关的公司做了哪些投入。要做产业里的投资,就要深入到产业端里去。”
游走在AI产业链之中
人工智能与教育是翊翎主要关注的核心领域。
王斌解释:“翊翎的人工智能和教育两个产业是已经形成了链条效应。”
“2014年,我们开始研究人工智能领域,在公司成立前就一直筹备。2015年,翊翎资本成立之后就着手开始了布局。”
“2015年,翊翎还是从数据角度来看,但当时市场的公司主要做数据贸易的标的居多,我们没有选择这一类的公司,还是去挑了有数据源潜力的公司,包括像泰迪熊也是那个时期开始接触研究的。”
“2016年上半年我们把做数据和算法类的这批公司布局之后,就开始去延展,往芯片的方向去找。2014年到2016年这两年,一些先发算法公司通过技术先发优势,靠算法的精准度去占领市场。但是随着市场发展,谷歌等公司的一系列的算法从平台上开始开源化,算法的稀缺性大幅度下降,应用、场景等市场方的话语权开始增加,博弈环境开始变化。场景开始越来越重要了。但是场景和它之间怎么打通?如何打通?这中间没有人去搬水泥和沙,因为算法太高级了,场景太基础了,中间的搬运工没人做,两者卡在这里。”
“到了2017年,情况开始有变化,这中间有不断长出东西来。上面是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算法,下面是各种各样的应用,中间通过技术平台去做交换和调度。这才把这两者去打通。”翊翎在2017年就重点在看这类中间层以及平台类项目。
目前来看,翊翎从数据、算法、算力、平台、应用、安全在内的6个方面完成布局。共投出了二十多家公司,数据源加在一起有将近3.5亿的移动端的日活跃用户。
“2018年,算力仍然是翊翎关注的重点方向,同时持续关注平台和云的云交互,这是我们今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
投后:像二股东一样用力
在翊翎看来,投后是重中之重的一环,用王斌的话说:“我们的角色更像是创业伙伴之一,为被投企业不遗余力的共同创造价值。”
以其投资的雨诺为例,王斌举了个例子。
“ 2015年,我们开始接触了雨诺。2016年,我们推动它从一个做ERP软件的软件公司往互联网端去升级,并促成了和微信的战略合作;2017年,雨诺开始和蚂蚁金服战略合作,同时和百度战略合作,一家小公司同时与BAT有战略合作,这是及其少见的。”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难探究,2014年,雨诺作为ERP软件在连锁药店的细分市场占据了超过5万家实体门店,且包括省一级的知名连锁。在王斌看来:“近2年,是大连锁吃小连锁的扩张期,雨诺的发展空间完全被打了出来,在软件上的收益不能放大,互联网端的收益却可以。把数据、平台和人工自能融通到一起,就产生一个裂变。”
“举个例子,我们将药店进门处的摄像头加入一个人脸识别的前置芯片,这个摄像头和它的CM打通,就改变了一个药店的场景。普遍来看,药店70%的收入是来自于周边居民,会员是整个收入体系里面的核心。但这其中有一个先决条件——营业员和顾客的交互问题。药店SKU众多,如何让营业员充分掌握技能,同时和会员有好的交互?”
“打通‘人工智能+互联网+场景’,顾客买药的流程就发生了转变。当顾客进门的时候,顾客的会员信息会推送到营业员的手机和iPad上,引导和推荐变的更前置。营业员的推荐话术也不再是根据毛利率高低进行推荐,传统那一套伤用户的方式完全改变了。”
而除了雨诺之外,其实不同企业在生态之中需求的支点不同,翊翎将整个生态之中分散化的支点进行了动态观察,包括股权合作、技术合作、业务合作、战略合作在内,产业链之中的企业是一个动态互动的组合。
“当我们站在企业身边,我们会用企业的视角去思考、去搭建它的业务,这个合作才有效。”
退出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
虽然具有上市公司背景,但王斌坦言:“退出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儿,从PE角度来看,盘子结束退出了,那是否有新的机会参与到后面的大的浪潮里面,如果从产业链角度思考,可能就不会轻易收手。”
“什么时候退、退到什么程度,要依环境而定。如果在一开始就预设好所有,那只是赚了确定性的套利差,超出了利差之外的所有都扔掉了。对于LP而言,虽然回报也许能保障,但不一定是最高效的。”
而结合2018的投资趋势,王斌分享了两点自己的看法:
“宏观来看,会有两个大变化,第一是金融回归服务业。这十几年金融变成了最有权势的行业。现在国家把它调回去,金融就是产业的服务行业,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会影响到未来十几年整个投资思路的格局。过去,通过上市公司做平台,砸钱并购、做市值,整个链条已经崩塌掉了。这个链条没有给经济实体创造增量,这是核心所在。”
“第二是新产业方向明确。现在国家层面说得很清楚,新产业包含五大方向:人工智能、云计算、高端制造、生物科技和芯片。如果做的是这些行业的公司,踏踏实实,无论将来走IPO,还是走并购,都是走得通的。”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小编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