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建一局二公司总经理助理、项目总监、党总支书记齐冀华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齐冀华是一个有21年党龄的老党员,曾被评为北京市国资委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指挥部副总指挥的齐冀华,自2016年6月项目开工以来,他一直以“尽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来要求自己,率领项目全体员工,圆满履约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B1B2工程,还先后荣获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建筑业文化建设示范项目部。
在项目员工眼中,齐冀华总是带着一身正气却看不到一点官架子。项目员工给他贴上了三个“永远”的标签,在他眼中“永远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永远尊重农民工朋友、永远把困难留给自己”。
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期间的两个春节,为确保工程不被耽误,齐冀华坚持坚守在工地。连续两年除夕夜,齐冀华带着家人在项目部建设现场,陪着留守的工人们过除夕夜、吃年夜饭。从业31年,齐冀华有将近一半的春节都是在工地上过的。
2009年齐冀华出任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工程的项目经理,这是一项关乎企业口碑和品牌命脉的工程。施工图的滞后和频繁的设计变更让工程难度成倍增加,面临种种困难,在保竣工誓师大会上,项目部和施工队佩戴上“决战”袖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势震撼了甲方。
每天晚上,齐冀华都要带着项目部班子成员和工长到工地上巡视,排查、解决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次巡视中,他发现因为运料人员紧缺,大批材料堆放在走廊里影响施工作业。齐冀华二话不说,带头扛起一捆木地板上了楼。四层高的楼,几个项目班子成员扛着几十斤重的木地板、腻子粉上下几十趟,汗水湿透衣服和着白灰变成泥巴,旁边的工人竟没认出这几个灰头土脸的“搬运工”竟是项目经理。
从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工程到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齐冀华从一个窗口工程走向另一个窗口工程,相比从前他的管理经验更丰富了,带队方式更成熟了,品质要求更高了,唯独没变的就是“遇强则强、高手过招”的对弈精神。
2016年11月15日,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B1、B2项目接到指令要求整体施工要加快,务必提前一个月完成钢结构封顶任务。一纸加急令,施工压力骤增。重担加身,齐冀华亲自前往天津督促加工厂生产钢构件,在他的感召下,加工厂将其他项目的钢构件全部转移,将三条流水线全部投入到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构件的制作中。
齐冀华说,一旦承接了项目任务,对待甲方,一定要使命必达,一诺千金;对待分包,要以诚相待,相互尊重;对待职工,要以身作则、提点引导,那么在关键时刻,所有人才能并肩作战。正是因为这样,即使面临工程上的种种困难,B1、B2项目仍然提前20天顺利实现封顶。
永远尊重农民工朋友
和其他项目总监一样,齐冀华每天忙于接工程、保品质、促履约;和其他大项目总监不一样的是,齐冀华的心里总是惦记着农民工朋友。围棋讲究着眼于全局,在齐冀华眼中,施工的全局中不仅仅有业主方、合作方、员工,更重要的就是一线的劳务人员和农民工,“城市副中心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工人们很辛苦,一定要保证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工程才能干得好。”
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农民工生活区有一个媲美大学食堂的千人餐厅,农民工的一日三餐全在这里,是生活区的重中之重。临近新年的一天中午,齐冀华和下工的农民工一起坐着项目部班车回到生活区吃饭。像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偶然,每个月齐冀华都会和农民工一起吃上几顿饭,亲自检查食堂卫生,感受一下饭餐的质量。
他和农民工老李一边聊家常一边排队等打饭。“老李,最近咱们进度紧,你们也辛苦了,这顿饭我请你。”说着齐冀华刷了一下他的“一卡通”,把装好的饭菜递到老李面前。“咋个好意思嘛!”老李有些羞涩,却也知道齐冀华是个倔脾气,饭是推不掉的。
齐冀华自掏腰包给农民工买水、买饭、买衣服已不是一两次了,对于有困难的职工和农民工,只要齐冀华知道了,都会全力相助,这些事情不大却让农民工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坐下吃饭,齐冀华和大家一起聊工作,聊生活,聊孩子,还聊起了梦想。自打项目部成立以来,与工人“同吃一锅饭”已成为了他的新常态,更成为中建一局的一段佳话。老李已经跟着齐冀华走过很多项目合作很多年了,在他心里,齐冀华不仅仅是个总包的领导,更是一个难得的朋友。
永远把困难留给自己
一次偶然机会,齐冀华和雷锋班第17任班长结识,开始担任“抚顺雷锋中学校外辅导员”。此后便开始在项目上启动学雷锋活动,即使工作繁忙,他也总是会抽时间去学校看看,看看他资助的孩子。
“叔叔好!”迎面跑来一个笑的像花一样的少年,他怀里紧紧抱着一本厚厚的书,直径飞奔向了齐冀华。“叔叔你看,这是上次你带来的书,我都看了那么厚了!”孩子急忙比量着。齐冀华很欣慰,看着他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再看看艰苦的求学环境,又一次深深触动了他,齐冀华很希望,孩子都能上学,都能健康成长。他开始想做得更多,想在公益的路上走得更远。
在齐冀华的带领下,项目党员、青年员工也投身到雷锋精神的传承中来,通过捐款资助、义务劳动、义务宣教的方式,传递“雷锋精神”。
与齐冀华一起奋斗多年的老同事介绍,齐冀华为解决项目青年员工的实际困难,还曾用公司给他的奖金,成立了“项目互助基金会”和“项目救济基金会”。他用这些钱帮助项目的困难员工,还定期到附近贫困小学开展慈善事业,用真心和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